第八章 放下批評 - 極簡幸福 - 其他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八章 放下批評

極簡幸福 by 盧米尼塔·D·薩維克

2019-11-18 18:29

  當我們評價或批評他人時,所言通常並未聚焦他人,而是顯露了我們自身需要被審視之處。





我的故事


  我哭了好幾天,不想離開我在奧蘭多創造的新生活,不想離開我的朋友們。但最終,在佛羅里達生活了幾個月後,我們還是收拾好東西,告別朋友,坐我男朋友的車一路到了芝加哥。
  抵達芝加哥後不久,我便像剛到美國時一樣,又一次開始感到不適、憤怒、痛苦和怨恨。但這一次,這種感覺更加強烈,更具攻擊性。最糟糕的是我和斯特凡之間的關係。
  現在,我的男朋友不再隱忍,也開始對我大吼大叫:
  「我煩透了你的牢騷,閉嘴!讓我喘口氣吧!」
  「你他媽的離我遠一點!」
  而我馬上就會哭起來。
  我想讓他對我有所回應,注意到我的痛苦,但他不會再這樣做了。他有自己內心的痛苦要處理。
  ※※※
  從小在一個充滿暴力的環境中長大,我下意識地認為:愛就是一齣戲。我和斯特凡在美國待了兩年,我盡我最大的努力去「愛」他,就像我父親「愛」我的母親一樣:讓他的生活感覺像是一場噩夢,讓他後悔愛上我。
  我們在美國的整個經歷本該讓我們更加親密,讓我們以更深刻更有意義的方式聯結在一起,使我們的關係更加牢固;這本該是一場愛情盛宴。但事實並非如此。
  可悲的是,住在芝加哥的兩年多時間裡,我們徹底摧毀了我們曾經擁有的純真美好、彼此相愛的關係,並耗盡了我們對彼此的愛。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和斯特凡從靈魂伴侶變成了獄友,被我們內心的恐懼、不安全感和批評態度所困,手握自由的鑰匙卻無法使用。
  我們變成了住在同一屋簷下的人,不是因為自己的意願,不是因為相愛,而是認為自己沒有其他選擇,因為環境所迫而繼續在一起吃飯,一起睡覺,假裝相守相伴。
  在美國生活了將近3年後,2009年秋天,在經歷了許多嚴重的爭吵,在頻繁的推擠、大喊大叫之後,我們都認為現在最好回到羅馬尼亞,回到我們最初開始的地方。





學會放手


  任何傻瓜都可以批評、譴責和抱怨,但只有具備良好品格和自我控制力的人,才能做到理解和寬容。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
  愛與欣賞讓人們變得親密,而非責備、評判和批評。當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時,關係就會蓬勃發展,而當這些消失不見時,一段關係就會走向滅亡。但我並不知道這一點。我不知道該如何增進感情,不知道該如何生活。
  我花了好長時間才明白,感情並不是要讓一個不快樂的人快樂,也不是讓一個不被愛的人感到被愛。感情是分享彼此之間已經存在的愛和幸福,讓彼此在情感和精神上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在美國的日子裡,我被自己的痛苦矇蔽了雙眼,以至於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斷的嘮叨和有毒的行為,我不僅害了我自己,也害了斯特凡。
  我批評他,批評全世界,都不愛我,不像我希望的那樣對待我,我並不知道我的不快樂不是來源於他人,而是源於我自己。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丹尼爾身上,他是我部落格的另一個讀者。丹尼爾從小就一直被父母批評。他從小就覺得,批評自己和周圍的人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當他結婚後,他每天都批評他的妻子,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她做「錯」的事情上,以及她需要改變這些才會幸福的事情上。直到他的妻子厭倦了他的嘮叨和批評,威脅要申請離婚,他才終於明白如果想挽救他的婚姻,他就需要學習如何去愛和欣賞他的妻子,而不是批評他認為她做「錯」的一切。這就是他需要的喚醒。丹尼爾和他的妻子設法彌合了他們之間的關係,現在他們開始向他們的女兒灌輸相互尊重和相互關心的重要性。
  ※※※
  並不是我所說的傷害了你,而是我說的話恰好觸碰到了你的傷疤。是你在傷害你自己,我可不會把這放在心上。
  ——唐·梅桂爾·魯伊茲(Don Miguel Ruiz)
  我們對世界的體驗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我們自己的投影。我們的關係和我們的生活只不過是我們的思想、想法和信念的建構。
  如果內心的混亂、不安、痛苦和過去的創傷尚未癒合,我們就會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將這些消極的東西投射到我們自身之外,把那些會繼續滋生我們內心陰影和黑暗的人們、情境及經歷吸引到我們的生活中。
  我們不需要去批評別人在做什麼。我們要集中精力治癒、接受、愛和擁抱我們現在的一切。因為當我們與自己和平相處的時候,我們也能與那些曾經讓我們感到受傷、不被愛和被忽視的事情、人們、情境及經歷和平共處。
  只有釋放內心的痛苦,讓我們的心充滿愛和慈悲,我們才能看到真實的世界。只有愛自己,才能愛周圍的世界;只有不再批評自己,我們才能停止批評他人。





「放下」之路


  1.認識到我們是一個整體
  人類是我們稱之為宇宙的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受到時空的限制。對自我、思想和情感的體驗往往會處於與整體分離的錯覺裡,這種錯覺猶如一種牢籠,使我們侷限於自己的慾望,僅對身邊最親近的人才懷有溫情。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擴大同情心,擁抱所有的生命和大自然中美好的一切,從而把自己從這個牢籠中解放出來。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表面上我們可能看起來很不一樣,但從核心層面上講,我們都是一樣的。在核心層面,我們是一體的,以一種非常深刻而有力的方式彼此相連;我們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人類的一員。我們是一個整體,除非我們因恐懼而在心中把自己和他人分離開來。
  這不是一種理想主義情懷。當比爾·柯林頓總統在2000年6月26日宣布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結果時,他指出,在研究DNA序列中發現的基本構造塊時,科學家們得出的結論是:我們本質上是相同的,是一個大家庭的成員。我們真的是一個整體。
  生活不止於眼前。我們每個人都比我們的恐懼和主觀臆想讓我們相信的更強大。
★生活不止於眼前。
  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努力去理解並接受事物的同一性。不要讓你恐懼的心理在你的頭腦中強化這個錯誤的想法: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好或更差,認為自己獨立於他人而存在。
  2.與自己的黑暗和解
  為什麼要看著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理會自己眼中的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又怎能對弟兄說「讓我除掉你眼中的木屑」呢?先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你才能看得清楚,去除掉弟兄眼中的木屑。
  ——馬太福音7:3—5(Matthew7:3—5)
  看看周圍那些讓你覺得討厭、不同、醜陋和無價值的人、事及地方,看看你是否能在他們當中認出自己。你在別人身上看到的每一個錯誤其實都是你所否認的自己身上的缺點。如果外部的事物令你煩擾,那其實是你對自身的煩惱。
★對他人的批評實則是自身的問題。
  生活如同我們的鏡子,折射出我們的內心世界——那些讓我們痛苦的事情,那些我們不知如何接受的事情,以及我們不斷拒絕和隱藏的事情。
  學會感知生活。像你關注那些你執意批判和批評的事情、人們和經歷一樣,多關注你的想法、感受和反應。
  密切注意你的反應,當你發現自己將自己的黑暗、痛苦和悲傷投射到周圍的人身上時,請保持微笑,默默地對自己重複這句話:「我比這好。我可以做得更好。」
  選擇做得更好。
  放下評判和批評自己周圍的人。學會尋找自己和他人身上的優點。接受並與自己的黑暗和解,這樣你就能接受並與他人的黑暗和平共處。
  治癒你需要治癒的一切。坦然面對你的不完美,你的恐懼、疑慮和不安,你將與整個世界和平共處。
  3.同理心
  你憑什麼評論我的生活?我知道自己並非完美亦無法完美,但是在你指指點點之前……先確定你自己的手是乾淨的。
  ——巴布·馬利(Bob Marley)
  內心深處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渴望愛與被愛,我們都想要快樂並與我們所愛的人分享快樂。明智的人不會想著去傷害別人或讓他人的生活更加艱難。
  每個人都在盡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做事情的理由。儘管乍看之下有些人可能很可怕,但是如果你深入他們的內心,拋開他們的言語和行為舉止不談,你會看到更多。
  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以及長時間待在一起的人的影響,受到朋友和家人以及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教育的影響,我們成為不同的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我們各不相同,但是如果我們能超越表面,如果我們可以同理心,讓自己處於我們覺得有必要批評的人的位置上,我們會發現最初感覺到的那些差異都是錯覺,內心深處我們都是一樣的。
  無論是你的伴侶、你的孩子、你的老闆,還是你在街上遇到的陌生人,不要衝動地對他們的言行做出反應,先學會同理心。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想像一下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為何做出他們在做的選擇。看看你是否能放下享受批評,轉而擁有富有同情心的態度。
  4.抱著同情的態度
  人們因為自己內心的掙扎和痛苦而傷害他人,避免自己被動相信自己很差勁。實際上他們已經這樣想了,並且正在這樣做。他們並不差,只是受到了傷害,值得同情。請注意同情是一個內在的過程,是對痛苦和被他人踐踏的坎坷之路的理解,而不是試圖改變或修正那個人。
  ——威爾·鮑溫(Will Bowen)
  人無完人。我們都有缺點,都要應對自己的內心衝突;我們都有拚命想要隱藏或治癒的傷口。儘管有時人們可能會有意無意地以有毒和不健康的方式將他們的黑暗、痛苦和悲傷投射到你身上,以及他們周圍的世界,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壞人。這只說明他們還沒有找到一種方式來愛自己,不知道想讓世界以怎樣的方式愛自己。
  給所有的人以愛,不要去批評任何人。
  按照黃金法則對待每個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讓別人如何和你交談,如何談論你,你就如何和別人交談,如何談論他人。想要別人以尊重、愛、善良和同情之心對待你,你就要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對每個人都要友善,包括你自己。努力去理解一切人和事。如果你不喜歡別人說的話或做的事,克制自己不要駁斥,不要給他人貼標籤和嚴厲批評他人。
  不要尋找批評的對象,應尋找自己或與你交往的人身上值得欣賞的東西。相信每個人都在他們該在的位置,盡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按自己的方式學習和成長,希望每個人都過上最好的生活並祈禱他們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