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放下恐懼 - 極簡幸福 - 其他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二章 放下恐懼

極簡幸福 by 盧米尼塔·D·薩維克

2019-11-18 18:29

  不要向恐懼屈服,否則你就無法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





我的故事


  很早以前,我的生活被恐懼所籠罩。
  我不記得我的每一個恐懼是如何產生的,但是我卻清楚地記得我對恐懼的感覺。
  那是我四五歲時的一個夜晚,我記得我醒來想要去洗手間。我睜開眼睛,想從床上起來,但是因為床上的防護欄擋著,我起不來。這使我很困惑,因為我們家裡沒有帶防護欄的床。
  想著也許自己還沒睡醒,很可能還在做夢,我掐了一下自己,環顧四周,發現沒有任何改變。我還是在同一個地方。
  「這不是一個夢……我不是在做夢。」我顫抖著輕聲對自己說。
  我很困惑,所以我開始向四周張望。當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知道自己在哪時,我感到非常害怕。
  「怎麼回事?」
  我的心跳得很快。
  「我在哪裡?」
  我開始渾身顫抖,我能感覺到身下的床也在動,發出輕微的吱咯聲。空氣越來越凝重,越來越令人難以呼吸,我感覺像是到了一個密閉的地方。
  「媽媽呢?」
  「我怎麼在這裡?」
  「誰帶我來的?」
  我不停地顫抖。我想要停下來,但是發現我根本無法控制自己。
  「孤兒院……我在孤兒院……」
  以前在家看卡通片時,我大概知道孤兒院是什麼樣子。我希望是自己弄錯了,但附近一排排相似的床徹底粉碎了我這個想法。
  「這是孤兒院!」震驚襲來,我淚如泉湧,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哭得厲害。
  「我怎麼在這裡?」我開始大聲尖叫。說出這話時,我感到我的體溫在下降,就好像跌到了湖中央的冰面上,掉進了冰冷的水裡♣。
  「讓我出去!」我大叫。
  太多的疑問湧入我的腦海,我根本不知道周圍發生了什麼事情,不知道有沒有人被我的叫聲吵醒。
  「我的父母還活著,我為什麼會在孤兒院?」
  「他們拋棄我了?」
  「我做錯什麼了嗎?」
  「我為什麼在這裡?」
  「媽媽在哪裡?」
  「有人嗎?請帶我回家!」
  「求求你們了,帶我回家!」
  「讓我出去!」
  「求求你們……」
  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





學會放手


  害怕痛苦比痛苦本身更可怕。沒有一顆心會因追求夢想而痛苦,因為追求夢想的每一刻都與上帝和永恆同在。
  ——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
  成長的過程中,我害怕一切人和事——害怕自己,害怕周圍的人,害怕生命本身。我對任何向我表露好感的人都持懷疑態度。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感覺自己不相信任何人,甚至連自己也不相信。我記得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有人向我表現出關愛時,我都會立即把他們推開,認為如果我向他們敞開心扉,他們最終會像我父母那天晚上那樣,傷害我、背叛我、拋棄我。
  這就是生活在恐懼中對你的影響。恐懼令你懷疑人心的美好,令你感覺自卑渺小,令你感到痛苦怨恨,令你感覺自己不值得擁有任何美好的東西。恐懼讓你懷疑自己,懷疑身邊的所有人。恐懼令你質疑自己的美麗和完美,令你不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著最美好、最真實的感情——愛。
  ※※※
  從我記事起,我就想要有朋友,很多朋友,但是害怕被拒絕使我並沒有交到許多朋友。
  我想笑、想玩、想享受生活的饋贈,但是害怕改變讓我無法朝這個方向邁出腳步。
  我想擁有一段健康、充滿愛意和支持的關係,能夠讓我去愛與被愛,但是我對親密關係的恐懼及對拋棄的恐懼破壞了我和我最愛的人——我相戀已久的前男友——的關係。
  我想充分體驗生活,活在當下,全心全意投入到身邊的事情中,快樂充實地生活。但是我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恐懼,對現在可能發生的事情或者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的恐懼讓我無法這樣做。
  我想去上一所好大學,繼續學習藝術,用我的天賦和才華,把愛、美和激情注入我所有的作品中。但是我害怕失敗,害怕自己做不好,不敢去做這些事情。
  我想要幸福,想要愛情,想體驗生活的美好,但是我那不斷滋生的恐懼念頭,總是想著最壞的結果,使得所有美好事物都離我而去。
  不把手放進火裡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知道會被燒傷。無須害怕,只需要一點智慧和常識,你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險。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
  如果我的父親還活著,那麼我的大部分恐懼都是本能的(本能恐懼是指當某事或某人對你有直接威脅時,你的身體對潛在的傷害和危險做出的自然反應)。在他死後的幾年裡,我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恐懼(心理恐懼只不過是你想像的產物,對你並沒有實質性威脅),這種虛幻的恐懼會產生更多的壓力、苦惱和焦慮,而這些我早就習慣了。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愛就是放下恐懼,放下恐懼才能收穫幸福,放下恐懼才能享受生活給予的種種饋贈。我花了很長時間才弄懂理性恐懼和非理性恐懼的差別。一旦弄清楚了,我便明白了很多我害怕的東西只是我的想像,我便即刻放下恐懼的心理,代之以愛——愛自己,愛生活,愛周圍的一切。
★愛就是放下恐懼。
  不管你的恐懼是像我一樣源自早期的記憶,還是由於近期生活的不安,如對情人的擔心或牽掛,抑或是恐懼感悄悄占據了你的腦海,不管怎樣,你都有能力讓它們消失。
  喬安娜,我部落格的一個讀者,對此有切身感受。她8歲那年,差點被強姦,幸好她的好朋友趕來救了她。儘管她倖免於難,那段痛苦的經歷卻對她及她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從那以後,她對外築起心牆,不想再次受傷。
  20多歲時,她生下了寶貝女兒,有一件事她很肯定:她要做一個慈愛的母親。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她開始意識到她的恐懼感妨礙了她愛女兒的能力,無法給女兒足夠的愛。於是她開始慢慢拆除那隔離痛苦的心牆,開始去愛女兒、愛自己、愛周圍的人。這很困難,需要時間,但是她現在可以與女兒更親近,內心也變得更加完整。
  如果你想要幸福,想要體驗生活的奇妙,想知道完全活著的感覺,那你就要放下恐懼,拆掉那些橫亙在你與周圍世界之間的心牆。你要允許自己有脆弱的時候,允許別人能夠看見真實的你。你不能被兩種思想左右,必須選擇其中的一個——恐懼或愛,你的生活是否幸福取決於你選擇哪一個。





「放下」之路


  1.人生之旅
  幾乎所有的東西——所有外界期望、所有驕傲、所有對尷尬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會消失,只有最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來。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自己因失去而陷入困境的最好的方法。你已一無所有,沒有什麼理由不順心而為。
  ——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
  閉上眼睛一會兒,想想自己今後20年、30年、50年或60年後的樣子。想像自己躺在病榻上,將要離開這個世界。
  周圍是你愛的人,你的朋友、家人,你開始回憶你這一生所做的事,以及你因為害怕而沒有做的事。
  你的一生在你眼前一一閃現,突然你看到了一整幅畫面。
  見你所見,知你所知,你突然意識到:
  「我本可以做到這一切。我本可以做到這一切!」
  脫離了所有的恐懼,完完全全處於當下,有史以來你第一次把事情看得如此通透。
  過去所有的恐懼、所有的疑慮,以及所有的不安全感,此刻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面對恐懼,你不再感到害怕。這種領悟讓你如釋重負,但也是一種深深的悲傷。
  「我這輩子是怎麼過來的?」
  「我都做了些什麼?」
  「我本可以更快樂。」
  「我本可以做到這一切。」
  「現在對我來說太遲了。」
  「時光不能倒流,一切覆水難收……」
  你的生命是有期限的。沒有人能夠長生不老。當你把一切拋在身後時,當死亡來敲門時,一切都會消失不見,只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但你為什麼要等到為時已晚呢?
  為什麼要等到生命臨終之時才意識到這些瑣事根本不值得恐懼?為什麼要在為時已晚的時候才意識到愛是最重要的?而恐懼只不過是一種幻覺。
  放下恐懼。
  2.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投入到當下的每一個浪潮中,體會剎那的永恆。傻瓜才站在自己的機會之島上尋找另一片陸地。生活不在別處,而在當下每一刻。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每一天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是一個創造全新的、更好的生活的機會。讓自己重生,找回那個被所有恐懼、疑慮和不安全感籠罩的真實的自我。每一天你都有機會把所有恐懼拋諸身後,為自己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每一天你都有機會忘掉心中的恐懼,用愛來代替恐懼,用笑來代替悲傷;拋開所有不快,重拾對愛的信仰。
  好好把握這個機會,珍惜每一天。
  不要把昨天的痛苦帶到今天。忘掉過去的恐懼,忘掉過去的煩惱,為愛騰出空間。讓自己每天早晨醒來都是一個全新的自己。讓你的夢想和希望引領你的生活,而不是恐懼和不安全感。讓每一天充滿愛、喜悅和歡笑,而不是恐懼、遺憾和怨恨。像新生兒一樣,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盡你所能用愛的眼睛來感知這個世界。沒有過去,也沒有理由害怕。
  恐懼只是對過去和未來的恐懼,而過去和未來並不存在。當下沒有恐懼。當下的每一刻都是一個乾淨的、未受汙染的新生,每一刻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當下即永恆。它是如此美麗,如此乾淨,沒有負擔,唯有幸福。不記得任何黑暗,只有永恆和喜悅。
  ——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
  3.恐懼只是一種幻覺,愛才是唯一真實的存在
  人生有兩個基本的動力:恐懼和愛。當我們心懷恐懼,我們就會從生活中退縮。當我們心中有愛,我們就會敞開心扉,滿懷激情地去擁抱生活。我們需要先學會愛自己,愛自己的美,也愛自己的不完美。如果我們無法愛自己,就無法去愛別人,無法充分發揮我們的創造潛能。不要害怕,敞開胸懷,擁抱生活,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約翰·藍儂(John Lennon)
  不管你的恐懼有多真實,不管你的大腦多麼努力地說服你相信它們的真實性,然而,事情的真相是,恐懼只不過是一種後天習得的行為。它只是一種幻覺,一種由你的頭腦創造的幻覺。而愛才是唯一真實且重要的存在。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愛。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情感。而恐懼是一種習得行為,是我們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觀察並與周圍世界互動時產生出的感覺。在一個名為「小艾伯特實驗」的有爭議的實驗中,著名的行為心理學家約翰·華生和他的助手羅莎莉·雷納證明了這一點——恐懼是一種習得行為。
  他們讓小男孩艾伯特接觸一系列的刺激,包括一隻白鼠、一隻兔子、一隻猴子、面具和燃燒的報紙。起初,艾伯特並不害怕這些東西。然而,當他第二次接觸老鼠的時候,華生用錘子敲打金屬管子發出了巨大的響聲。聽到巨大的聲響後,艾伯特嚇了一跳,開始大哭起來。在反覆地把白鼠和巨大響聲配對後,他每次看到白鼠都會大哭。經過這個條件反射的實驗,艾伯特不僅害怕白鼠,還害怕各式各樣白色的、毛茸茸的物體,比如兔子、狗,甚至棉球。
  在你所有的恐懼、疑慮和不安全感之下,除了純粹無條件的愛外,別無其他。愛自己,愛周圍的人,愛生命本身。但是因為你長久以來一直害怕,你已經忘記了這一點。你已經分不清哪些是真實的,哪些不是。
  就像約翰·藍儂曾經說過的那樣,人生有兩種基本的動力,兩種我們可以表達的情感——恐懼和愛。我們所熟悉的所有其他情感,只不過是這兩者的子範疇而已。哪裡有愛,哪裡就有平安、喜樂、滿足、平靜和寬恕;而另一方面,如果害怕,就會有焦慮、悲傷、沮喪、疲勞、審判和內疚。
  愛與恐懼不能並存。有愛的地方就沒有恐懼;有恐懼的地方就沒有愛。
  你的恐懼,你的過去,你的懷疑、不安全感、藉口和侷限,那些都不是你。你是美好和理想的化身。你由愛造就,為愛而生。
  你就是愛!
  放下恐懼,讓愛來引領你的世界,讓愛引領你回到生活本來的樣子。
  4.讓愛拆除你所有的心牆
  我們築起心牆來遠離悲傷,卻也阻擋了歡樂。
  ——吉米·羅恩(Jim Rohn)
  打開心門,敞開心扉。拆掉所有橫亙在你和周圍世界間的可怕的圍牆。
  少建隔心牆,多架連心橋。
  不要將自己隱藏。不要逃避生活,不要逃避愛。讓自己發光發亮,讓別人看到真實的你。允許自己脆弱。拆掉所有你用來麻痺自己、隔離痛苦的心牆,讓愛回歸,帶你感受生命的鮮活。
  讓全世界看到你赤裸的靈魂和美麗的心靈,讓自己充分體驗生活。要知道愛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愛。如果你放棄了愛,你就放棄了生活。
  把愛注入你的生活,注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中。把愛傾注到你自己身上,融入你的人際關係、工作、環境和生活中。將愛注入你的過去、你的傷口、你的掙扎和你的恐懼。將愛注入你的每一段經歷和每一次互動中,無論是好是壞,讓愛來治癒你所有的恐懼。
  把愛給予每一個與你交往的人,不一定是因為他們值得你愛,而是因為愛是你必須給予的一切。
  把注意力從你害怕的事情上移開,遠離你這些年來一直在編造的可怕的故事,去關注自己喜歡的事情。只談讓你感到平和、快樂和幸福的事情。做有意義的工作,充實你的靈魂,讓生活充滿美好。
  放下恐懼,讓愛掌控你生活的各個方面,讓愛趕走你的恐懼。愛到心碎再多愛一些,愛到心中只剩下愛。
  放下內心的恐懼,喚醒真實的自己。做真實的自己,去愛,去玩,去創造,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要害怕愛,因為愛永遠不會傷害你。愛就是愛。
返回頂部